close
捷克的意外落馬,相信有滿多人會覺得納悶與不解,畢竟擁有著最好的守門員之一,至少還可以存在著晉級的機會,但是最終這個機會還是溜掉,因此,以下的資料都是擷自於www.uefa.com,下述的說明過程中,如果各位看倌有任何意見,就請發表與指正吧。


捷克這次歐洲盃總共出賽三次,成績是一勝兩負,出賽成績依序為 10 勝瑞士;13負葡萄牙;23負土耳其,最後也在第一輪淘汰賽出局,結果看起來是和瑞士一樣,但是卻是一個意外之聲。捷克有著世界最好守門員之一CECH,他的守門能力已經獲得大力的認同,至於中場的話,自從內維德退休之後,雖然有ROSICKY可以接替,但是本屆因傷缺陣,所以中場的組織和攻擊能力,的確是教練們的一項考題,至於前線的火力,個人認為算是普通,不會太壞,也不會太好,因此綜觀以上的分析,再加上現代足球對於中場的重視,以及上一屆歐洲國家盃希臘的踢法(4-5-1陣型),捷克教練選擇4-5-1陣型的確是滿實際的作法。以下由左而右是捷克三場的先發人員,其變動不大。至於為什麼這樣的陣型,無法幫助捷克獲得晉級的機會呢?以下將分述說明。 


 陣型:

     捷克的陣型
4-1-4-1,是屬於4-5-1的變形,事實上,4-5-1陣型在中場的變化的確很多,當然這也是端看教練的中心想法是什麼,以及他對於比賽情勢的分析與掌握度的熟練與否!而捷克4-1-4-1陣型排列,後衛四個,在中場的佈置上,其中一個是防守中鋒,負責截斷與搶阻任何會威脅後場的球權,另外四個中鋒,分別為兩個左右的邊中鋒,和兩個中鋒,其中邊中鋒可以依照教練的意思,可以作為以防守為重或以進攻為重的任務編制,而剩下的兩個中鋒,也和邊中鋒一樣,可以分為兩種類型,而捷克的陣型安排上,邊中鋒是負責以進攻為主,在球隊進攻時,會將4-5-1變為4-3-3,將前線火力擴大,造成對方的後防壓力,至於另外兩個中鋒,則是屬於純中鋒,筆者的意思是指負責傳球與配球,比較不需要擔任太多進攻的任務,會有這樣的作法,球員素質與特性的因素影響甚大,如果ROSICKY沒有受傷的話,這兩個中鋒的任務就會大大不同,在火力的支援上,又會更加強大。這也是捷克雖然佈陣與Mourinho的切爾西陣型是一樣的,但是踢球風味還是有差。話說回來,4-5-1陣型的中心想法,是屬於以守圍攻,伺機而動,意思是說用防守來包圍對方的攻擊,以中場五個人再加上後衛四個人,區域性圍住對方攻擊,讓對方的攻擊跑動位置縮減,造成空間嚴密,破壞對方任何的傳球與攻擊意圖,接著透過這樣的消磨戰之後,趁著對方防守的鬆懈或是不注意時,再加以反擊,擊潰對方。但是其實4-5-1這樣的踢法,其缺點就是陣型的彈性很低,意指在攻擊層面上,變動的靈活度不高,依靠的是反擊,換句話說,也就是要把握機會,有效率的攻擊,否則就會淪為浪費。因此在Mourinho執掌的切爾西,雖然是以4-5-1為中心,但是因為兵多將廣,特別攻擊層面上,球員的火力的確強大,所以如果流於傳統的4-5-1陣型,將是浪費,所以改為4-1-4-1陣型,在進攻時變為4-3-3,防守時為4-5-1陣型,讓陣型彈性增加很多,即所謂的『進可攻,退可守』。但是捷克主教練BRUCKNER將這套想法運用至捷克隊上,如果ROSICKY在陣中的話,或許可行,但是如今將材缺陣情況下,這樣的作法似乎不妥。



進攻:
    以下分別是總射門次數、目標射門次數、遠射三種類型,從數據顯示可以反應出兩件事情,第一、從總射門次數來說,每場比賽都低於對手,或許射門次數多不一定會贏球,但是至少對於球隊的士氣可以提高,有可以降低我方防守球員的壓力,想想看當自己的攻擊不如對方時,當任防守的球員,內心會直覺的認為自己必須在做到完美的防守,這樣球隊才能保有反攻的機會,自然而然,防守的壓力就會增加。第二、目標射門次數過低,從目標射門比例來說(目標射門次數 / 總射門次數),分別為50%、17%、36%,除了第一場之外,後面兩場的比例不佳,顯示很多射門都是無意義的,無威脅性,對於以4-1-4-1陣型來說,在進攻上的確乏善可陳,依照上述筆者的說法,如果採用4-1-4-1作法上,優點就是強調進攻,但是一旦進攻踢不出來的話,就會直接威脅到我方的防守。





 進攻球員表現方面:
     擔任捷克進攻的位置分別是前鋒和左、右邊中鋒,根據這三場比賽來看,前鋒部分KOLLER兩場,BAROS一場,左、右邊中鋒則為PLASILSIONKO,下圖是每一場比賽球員的總門次數和目標射門次數,從第一場比賽看來,先發的前鋒和邊中鋒都沒有展現應該有的進攻能力,反而是右後衛JANKULOVSKI的進攻次數最多,而替補上陣的前鋒SVERKOS把握機會,為瑞士踢入單場唯一的進球,而取得勝利,因此可以看得出來,捷克在第一場比賽的進攻能力,的確是教練應該注意的地方,到了第二場比賽,因為葡萄牙的速度快與年輕化,所以將年紀大、速度慢的KOLLER換下去,改由BAROS頂替,除了速度之外,靈活度也是考量之一,而右邊鋒SIONKO也發揮的很好,並且攻入一球,但是前鋒和左邊中鋒依舊沒有起色,進攻火力單薄,至於第三場比賽,三個進攻點都有所發揮,所以兩個進球分別是KOLLERPLASIL,至於SIONKO雖然有發揮,但是卻是無威脅性的射門,所以非常可惜。依據筆者的看法,第三場的確在進攻上有所發揮,但是或許已經取兩球的領先後,有所鬆懈,所以才造成很多浪射,這樣的態度,的確不應該出現在比賽中,這也是造成最後無法取得勝利之一。




防守方面:
     從下圖看來,捷克的對手射門位置大多集中在中路位置上,值得注意的是,這些射門位置的分佈,很多都集中在禁區之內,再加上射門次數又多餘我方,這顯示中場的防守是一個弱點,因為以4-1-4-1陣型來說,防守中鋒是整個防守的靈魂人物,當這一點頻頻被對方突破時,就容易吸引後面的兩個後衛進行協防,這會使得防守陣線被扯開,造成很不穩定的局面。就如同我前面所敘述的,捷克中場的防守主要是由三名中鋒負責的,但是無論從射門位置或是犯規分佈圖看來,中場的防守能力的確不好,中場防守不好時,容易造成我方球員的混亂,以致於會使得中場的傳球或跑動空間變大,對方容易滲入,因此以4-5-1起家的陣型,在防守層面的確做的不好,有違其中心價值。



 防守球員表現:
     好的守門員,除了有好的基本條件能力之外,指揮整個後衛防線,有效封阻對方攻擊,是另一項重要的課題,如果守門員的指揮能力好,和後衛的搭配也很好的話,整場比賽下來,守門員會是一個最輕鬆的位置,頂多撲救兩三個危險球,但是一旦一場比賽,守門員撲救的次數很多時,這不是一個好現象,這存在著後衛的防守位置和能力,或是守門的指揮和調度出現問題。以下的數據是CECH這三場比賽的撲救次數,每一場比賽都是CECH撲救次數最多,在帳面上看來,守門員撲救次數多,顯示守門員的防守能力不錯,不過這個防守能力指的是個人基本層面而已,至於指揮掌控層面,的確是有很大的問題所在。所以從這項數據看來,也可以間接得知捷克的後衛線也是呈現不穩的局面。



總評:
   從上述的分析看來,捷克的陣型踢法上,的確有本末倒置的地方,最重要的中心指標守-,沒有做好,而進攻方面,雖然表現不錯,但是效率不彰,形成很多浪射,所以防守與進攻的連結,有如一個淺短的斷層,而這個斷層也是造成捷克最後無法進入八強賽的絆腳石,當然這絆腳石以防守的成分居多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yo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